蛭石瓦淺析青磚的樣子 | 質樸方正
若干年前,我們還住在青磚鋪地的平房里。青磚一格一格,從房子里一直鋪到院子里,天熱的時候,青磚卻清涼如玉,我們會光著腳丫在青磚上走來走去,出了院子也是青石鋪就的街巷,一直走著,可以到泥地和山野,任軟軟的泥如同淘氣的小魚,從腳趾縫間溜過。
青磚的縫隙間糊著糯米石灰,雨季時,磚縫間的苔蘚會泛起綠意,蝸牛從墻角爬過,會留下一道淡白色的痕跡,用手去觸碰它的脊背,給人帶來清幽如蛇的絲絲涼意。檐雨一滴滴地落著,蝸牛一點點地爬著,仿佛光陰一寸一寸地挪動,那時不覺得時光如水,現在想來,一切世事沉浮,人間聚散,都已遠逝。
有一天,在一所老房子遇到青磚,就仿佛時光倒轉。那一天,很好的陽光從松林泄露,松針落在磚面上,磚縫間有了苔意,有鳥糞和鳥羽也落在間當,我默視這方青磚良久,讀青磚便有一種讀往事的情緒。
想起過去的院子,院子里一株石榴和幾盆月季,榴花的紅火和青磚的素雅相得益彰,院里養一群雞,平日,雞們在榴樹下趴窩,自言自語,偶爾它們會到青磚逡巡兩圈,留下些糞便和羽毛,暮晚的時候,父親就用井水將青磚潑洗,燥熱的時候,會嘶地起一陣青煙,接著就是把竹床竹椅架在院子里乘涼吃飯。竹床上休憩的時候,可以聽奇異的故事,起先是《聊齋》,接著是《白蛇傳》,總覺青磚房里也有一條青蛇在修煉,老屋的青蛇怕是不會想成龍的,正如江南的青磚瓦房并不艷羨天上宮闕。
江南人喜歡青磚蓋房,正合了江南人的細膩內斂。畫家吳冠中擅長表現江南山水,如初春的新綠、桃花的艷紅,色彩也很豐富,但一畫到江南的山村水郭時、一律玄瓦青墻,給人一種和諧、清新的色調,寧靜、淡美的境界,江南人也有書卷氣,他們知道怎么讓自己村舍入畫。
江南人又把青磚叫做“煙磚”,讀起來就仿佛看到江南的煙雨,美意朦朧。青磚永遠保留煙雨的顏色,只有青磚的背景之下,竹桌竹椅才是協調的,瓷壺瓷盅才是合適的,一冊詩詞或一部經傳才有著有落,有根有底,與墻體得以神投氣合。
有時,走入鄉間,看了許多青磚老房都已經破落,老房旁邊是崛起的新屋,預制板的屋頂,各種花色的瓷磚的外墻,水泥地的院子,和山水一比,顯得很突兀。于是和鄉人閑聊,問那一種房子好,他們都說新房子好。
我理解他們說的好是居住的舒適和愜意,只要居住舒適和愜意,再加上堂皇露臉,他們是不在意我說的質樸和諧之美的。
城里不一樣嗎?在城市化迅速發展的今天,更多的人住進高樓大廈,生活于恒溫空間,房間里裝修豪華,樓做的越高,與土地就越遠。與有地氣的生活方式告別,我們一切的生活都變得矯揉造作起來。以前,我們是一棵棵幸福的花草,腳板離大地多么近,生長得多么茁壯茂盛,多么滋潤瀟灑啊!
可是,如今我們已經根須卷曲、蔫癟萎縮,整天耷拉著個腦袋,精神萎靡不振。我們總是在粉飾自己,總是在無病呻吟,所做的一切都難免氣血兩虧,甚至透出濃重的“都市氣”、“人造味”、“塑料味”。
有朋友在裝修房子時,去鄉間搜集古舊的青磚,后來一問,才知道那已經不是什么建筑用料,而是裝飾用料,撇下運輸費用不說,光是磚價本身就高的離譜。
懷舊是需要成本的,鄉下人愛上城里人的紅磚,城里人倒愛上了鄉下人的青磚;鄉下人吃得起肉時,城里人倒是點上了野菜;鄉下人穿上皮鞋去勞作時,城里人興沖沖盯上了布鞋。城里人和鄉下人,現在和過去,人們仿佛在美學上交換場地。
不管怎么變化,有一點仿佛是類似的,那就是我們的欲望太多而情感太少,向往太多而記憶太。
懷念住青磚鋪地的房子,能呼吸,有氣息,離天地很近,即使無人居住長滿荒草,也會蓄滿了柔情,而現在的居所,冷漠庸俗,沒有多少生氣。